水泥窑处置生活垃圾看似是个垃圾处理的技术问题,背后却牵连着环保、民生、市场竞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循环经济和技术创新等一系列问题。
此前工信部、住建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环保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六部委关于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试点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六部委决定联合选取已建成的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开展试点,并对其运行情况进行评估。
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有一定优势,一是处置温度高,停留时间长,燃烧过程充分,焚烧状态易于稳定,能较好地消纳入炉垃圾;二是固化垃圾中的重金属离子,无废渣排放,在可控范围内,水泥产品质量和生产不受影响;三是我国有巨大的水泥生产能力,可以在特定区域解决垃圾污染问题,实现节能减排。
然而,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目前存在的问题也不少。
第一,对生活垃圾分类要求高。欧美发达国家用于水泥工业的二次燃料主要来自废轮胎、废塑料、废纸、废机油等,一般由专业公司收集、加工,以稳定成品供给水泥工厂使用。
我国废品回收体系独立于生活垃圾处理体系,高热值废弃物大都被再生资源利用,剩余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刚起步,混合收集的生活垃圾与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相比热值低、水分高、成分复杂,作为水泥企业原料和燃料均不太理想,协同处理难度较大。
第二,协同处理成本较高。水泥企业产品经营受市场影响较大,协同处置生活垃圾会增加水泥企业的用地和投资,增加产品成本,影响水泥产品正常生产。同时,水泥企业距离生活垃圾收集设施较远,运输成本较高。
第三,对水泥企业污染控制和产品质量的影响。欧美发达国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开始将经过处理的生活垃圾作为燃料进入水泥行业,但这对燃烧是否产生新的污染、对水泥及混凝土质量是否有影响始终在讨论之中。我国必须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对水泥企业污染控制和产品质量的影响,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
第四,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与普通垃圾焚烧和填埋工艺相比缺乏优势。比如,处理规模小;项目建设和运行成本较高;能效有待提高;工艺不成熟,污染控制难等。
因此,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优劣并存,是否能够顺利实施还要等时间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