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高能环境公告,此前停牌筹划购买深投环保100%股权事宜,由于交易双方就相关重大事项无法达成一致,同时因重组工作停牌时间较长,公司正常推进的融资工作也受到较大影响,决定终止此次重大资产重组。
11月27日,高能环境就此举行投资者说明会,说明重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交易双方就交易结构、标的资产估值、时间安排等重大事项未谈拢。
1
今年7月17日,高能环境因筹划资产重组事项而紧急停牌。
9月29日,高能环境公告明确,公司拟发行股份购买深圳市深投环保100%股权等标的资产,并配套一些其他重组安排。深投控将深投环保等标的资产注入高能环境,重组完成后深投控成为高能环境的控股股东。
业界研判,如果重组顺利,随着控股股东的变更,高能环境将由民营企业华丽转身为国资控股企业,弥补公司作为民营企业在项目资源和资金渠道方面的短板,同时实现跳跃式发展,扩大危废版图,提升危废处理能力。
从高能环境的历次公告来看,这次并购重组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因此受到众多机构的追捧,年中一个月的时间里曾有15篇券商研究报告将引入国资作为利好消息。就在公司宣布终止重组前一天还有一家券商研究报告称,高能环境“有望插上国企翅膀,成功打破成长天花板。”
不过,这一备受期待的收购最终折戟沉沙。
对于此次重组失败的主要原因,在27日的说明会上,高能环境解释称,是交易双方在交易结构、标的资产估值、时间安排等重大事项上存在某些分歧。
同时,由于此次重组工作停牌时间较长,公司正常推进的融资工作也受到较大影响,为避免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交易双方认为继续推进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条件不够成熟,预计在规定的停牌期限内难以形成具体可行的方案继续推进本次重组事项,公司决定终止筹划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并购重组失败,让投资者大失所望,一些中小投资者遭受了损失。对中小投资者所受损失的弥补问题,高能环境选择了回避。
2
近年来,环保并购热点不断。
产业投资需求加上环保政策趋严,双轮驱动为环保产业高速发展加足马力。基于此,环保并购潮一浪高过一浪。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的数据统计显示,目前环保企业的并购主要包括跨界进入环保产业、调整战略布局、拓展细分领域、延长产业链、海外并购等多种方式。
对于环保公司而言,只在某一领域深耕,空间有限,很难做大做强,通过并购实现主业壮大或区域扩张、拓展产业链,打造综合环保服务商是环保类上市公司发展的一大特点。
对于业务单一的环保企业来说,横向并购的另一方向是在补充业务的基础上,增添多元化、综合化业务,为企业的成长打开想象空间,通过企业间的“化学反应”,催生出一系列环境综合服务企业。如瀚蓝环境收购冠创中国,实现跨区域的拓展。
同时,相近环保产业细分领域间的拓展,实现产业链条延伸也是环保产业并购的一个特点。比如桑德环境收购河南恒昌,进入再生资源贵金属回收领域;聚光科技先后收购鑫佰利、三峡环保,从监测行业拓展到环境治理行业。
此外,在转型压力下,具有资本优势的国有企业也纷纷转投环保,如葛洲坝、航天科工等大型国有企业均纷纷通过并购抢占处于成长期的环保市场。
并购重组也是环保行业发展的催化剂。我国环保企业总体规模小、集中度不高,行业亟需整合,并购促使产业资本向环保领域聚集,行业投资增速加快。
上市公司林林总总的环保并购案例,大致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为了拓展新业务开展的 “跨界”并购,少数案例构成了借壳;另一类主要是基于完善产业链的出发点。
目前,污水处理和固废处理处置是环保并购的主要领域。
在污水处理领域,收购和参股“小而美”的技术型企业和区域市场运营型企业,为巩固核心技术体系和提高市场占有率的两条主要路径。
在固废处理处置领域,并购由拓展市场,扩大运营规模的横向并购,逐渐转变为基于行业价值链构建和补全的并购整合。
大批资本涌入环保产业有喜也有忧,喜的是填补了污染治理资金缺口,忧的是有可能造成产能过剩和低价竞标之风。有专家认为,资本大举入侵,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环保产业的“游戏规则”。
3
并购重组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要允许一定的失败率。通过跨界并购进行转型也存在试错空间,把不合适的资产再转让出去,本身就是资产优化配置的过程。
并购重组实践中,因内、外原因,有成功的,也有失败者。即便在环保行业里,高能环保也不是孤例。
今年5月,科融环境计划收购环保新能源公司股权,7月宣布终止;博天环境5月拟收购优质的水务运营资产,6月宣布终止;去年,碧水源全资子公司碧水源香港拟认购盈德气体股份,今年决定终止。
并购失败的原因很多。据业内人士分析,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信息披露存在问题、 自身财务出了严重问题、上市公司或其高管涉嫌严重违法违规、被收购资产权属不清晰、收购标的不符合有关政策或规定标的等。
高能环境事后宣称此次重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交易双方在交易结构、标的资产估值、时间安排等重大事项上存在某些分歧。
按《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上市公司实施重大资产重组,相关交易应满足重大资产重组所涉及的资产定价公允,不存在损害上市公司和股东合法权益的情形的条件。
高能环境称双方就标的资产估值存在分歧,政策节点恰估计卡在此处。并购交易价格是并购重组的敏感要素,并购重组的规范要求交易的价格要公允,否则会损害公司与股东利益。以并购交易价格不公允为由被证监会否决的案例并不在少数。
近年,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审核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否决比例很高,尤其对跨界并购、借壳上市,监管趋严的变化十分明显。
并购重组成功固然利好,一旦失败,利好或变利空,产生风险,对投资者信心影响很大,造成市场动荡。
尤其那些跨界并购盲目追逐热门资产的玩家,因并购标的业绩承诺不达标而陷入巨亏窘境,甚至引发股权质押危机。
由于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涉及外部投资者利益,也关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所以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与一般的股权或资产交易不同之处在于,需要兼顾市场的稳定与投资者利益。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并购重组行为在资本市场构成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并购重组的规范将随着并购重组行为逐步完善。在市场的成长过程中,并购重组各方主体必须要恪守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才能成为长袖善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