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体现“绿色税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单行税法,《环境保护税法》将于2018年1月1日正式开征。不少专家表示,尽管短期内,行业需做好成本上涨的准备,从长远来看,环保税将为治污减排带来利好,并推动企业“减负”。
2016年12月25日,《环境保护税法》获得通过。这是中国环境保护里程碑事件,使得税收法定原则迈出了实质性一步,也传递出当前中国经济转型,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信号。
环保税法开征进入倒计时
作为我国第一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单行税法,《环境保护税法》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这也意味着我国施行了近40年的排污收费制度将退出历史舞台。
“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利用税收这个经济杠杆来发挥调节作用,环境保护税作为一个行为税,通过使企业的外部成本内部化,提高企业的排污成本以改变其排放行为,从而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
相比于排污费,环保税的征收标准有很大的变化。虽然应税污染物仍然是大气、水、固体废物和噪声四类,但征收的税额直接与企业的排污量关联。
在诸多纳税人中,火电、煤炭、采矿、化工、石化等14个重污染行业,被列为重点监控(排污)对象。“这些典型的"排放大户",主要是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比较集中的高排放行业。”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副会长骆建华说。
基于市场机制进行调节
环保税的征收是对企业利益的重新分割,增加了其成本,因此企业会感到难受。不过,环保做得好的企业可能生存得更好,税负成本上升会相对较少,对他们来说是比较积极的影响。
因此,企业应从战略和管理上提前做出部署,唯一的出路是注重科技的创新和工艺技术的改造,虽然会有持续的投入,从长期的成本效益来看,减少环保税的缴纳和增加收益可能就会摊平这种负担。
“最重要的是,排污费更多意义上是一种行政手段,而环保税是基于市场机制的调节手段,以此来改变企业的环保行为。”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冯俏彬说。
据中央财经大学研究团队预测称,环保税规模将远超现行排污费,年征收或达到500亿元。另外,考虑到地方政府承担主要污染治理责任,以后拟将环境保护税全部作为地方收入,中央不再参与分成。这意味着地方政府环保治污的积极性将有望提升。
受益企业及免征情形
“环保税不仅为环保产业带来利好,也为更宽泛的绿色产业提供机会。”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蓝虹表示,环保税执行力度的加大,将为“三废“处理企业带来利好,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第三方治理,扩大环保产业蛋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段炳德认为,未来环保税实施,有两类企业将会受益:第一类是一直比较注重节能环保的企业,其排放指标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样的企业在竞争中会因为环保措施成效显著而承担更少的税收,进一步提升自身竞争力。第二类受益企业是从事节能环保业务的企业,如污水防治、废气治理、固废治理等行业企业,环保税实施后将获得更多业务机会。
此外,环保税法暂予免征环保税的情形包括:农业生产(不包括规模化养殖)排放应税污染物的;机动车、铁路机车、非道路移动机械、船舶和航空器等流动污染源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依法设立的城乡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场所排放相应应税污染物,不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纳税人综合利用的固体废物,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的;国务院批准免税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