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内可投放RFID芯片,它们和GPS定位、摄像头共同组成了固废电子联单示踪仪,可将数据上传至监管云平台,一旦发生路径异常或者中途倾倒,系统会自动识别预警。
在浙江省嘉兴市,相较治水、治气工作,固废治理相对起步较晚。而化工新材料又是嘉兴港区的支柱产业,在该市,固体废物产生种类多、数量大、处置设施基础薄弱,工业固废、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等固废管理职责不明,补足固废处置能力短板迫在眉睫。
2016年长江口垃圾倾倒事件发生后,该市立即从固废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监管入手,开始相关探索。2017年,嘉兴市启动五废共治三年攻坚行动。全市将用3年时间,投入80亿元建成46个固废处置项目。
日前,在嘉兴新嘉爱斯热电有限公司,一辆辆装载着污泥的运输车辆正缓缓驶入公司大门,运来来自多家产废单位的污泥。而在几十公里外的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正通过“嘉兴市一般工业固废信息化监控系统”对车辆行驶路径,产废、运输和处置三方及运输司机、车牌、产废类型、重量等数据进行仔细核实,对流转环节进行全程跟踪。
在固防中心主任田亨文的电脑上,显示着全市当前4000多家企业的信息。按照条目分类,轻点鼠标,需要的信息就会弹出。
据田亨文介绍,污泥内可投放RFID芯片,它们和GPS定位、摄像头共同组成了固废电子联单示踪仪,可将数据上传至监管云平台,一旦发生路径异常或者中途倾倒,系统会自动识别预警。有了这套系统,全市产废企业信息和固废流转动态,全都了如指掌。
不仅是政府监管部门便捷,产废和处置企业也同时从中获益。据了解,系统还能一键式智能助选产废、运输、处置诚信企业,不用担心承包方是否存在随意倾倒等情况,更加有益于企业的自行监控。
另外,系统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模式,对一般工业固废产生、运输、处置进行24小时全过程信息化监管。截至2019年7月底,系统共注册企业4318家,累计完成固废流转493062吨。
目前,嘉兴市已建成固废补缺口项目22个,新增处置能力201万吨/年、填埋能力23.8万吨,处置能力已达到2016年的1.6倍左右,在浙江省率先统筹“五废”治理项目建设、率先实现一般工业固废全过程监管,并在全省率先形成垃圾分类三级分类机构工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