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来了思想观念的大转变。秸秆是“宝”不是“害”、焚烧秸秆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等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一些农民谈起秸秆利用价值头头是道,“秸秆是一种木质草本植物,富含矿物质和有机质,是一种多用途、可再生的生物资源,具有非常大的开发价值。”这样专业性很强的话就出自我省一位农民之口,足以见证农民兄弟对秸秆从“厌”到“爱”的心路历程。人心齐,泰山移。农民作为秸秆禁烧的主体,认识统一后,秸秆禁烧与促进利用自然会水到渠成。
带来了生态环境的大改善。我省历史上多次秸秆大面积焚烧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用生态灾难形容毫不过分。2018年,全省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3.5%,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PM2.5、PM10年均浓度分别为每立方米28微克、52微克,同比分别降低22.2%、11.9%,为2012年新空气标准实施以来最优。其中,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2.7%,同比提高5.2个百分点;PM2.5、PM10年均浓度分别为每立方米33微克、59微克,同比分别降低19.7%、10.0%。减少了有害气体对人体的危害,为公交和民航提供了安全环境。
带来了深度开发的大共识。地市县乡的主政者们签定了秸秆禁烧责任状后,在为完成禁烧任务的实际摸索过程中,一致感到实现禁烧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秸秆利用率。大家一致认为像过去那种零星地“五化”式开发利用已不能适应现实发展要求,秸秆资源量大、产业链长,综合开发必然带来综合效益,要对秸秆进行系统的产业化深度开发。我省各地围绕秸秆开发赴外域招商的人员正奔忙于长江两岸、长城内外,资金流、信息流、项目流等的加速涌来将汇聚成我省秸秆大开发的滚滚洪流,冲击成一片方兴未艾的产业沃野。
带来了产业结构的大调整。秸秆作为加工业资源的显著特点是可再生性,可以持续开发利用,这为秸秆产业的长远大发展提供了原料支撑。可以预见,随着秸秆开发的深入和产业链的延伸,吸纳农民就业的岗位越来越多,很多农民将在本乡本土完成“农民”到“工人”角色的转换,更多的第二产业元素将被注入到我省大农业产业格局中。秸秆加工业的长足发展势必带动物流、包装、餐饮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我省农业产业结构面貌将焕然一新。
带来了耕作方式的大变革。2018年,很多农民在被引导采用深松翻地促进秸秆还田过程中,感到深松翻地能改善土壤板结、保墒、增加产量,准备在2019年秋季主动深松翻地。2018年全省玉米秸秆全量翻埋还田达到1092万亩,是上年的3.5倍。秸秆禁烧还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休耕轮作的积极性。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开辟了多元发展的新境界,为农业持续增产增收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