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落后产能淘汰的提速和环保管控的收紧,去年夏天,苏州吴江等地区产业转型效果显著,但其淘汰的落后产能有部分转移到了安徽和苏北地区,并已逐渐开始运转。
但在长三角信用示范区的不断推进中,尤其是环保领域的信用一体化先行启动,这样的产能转移在长三角地区或将得到改变。
环保联合惩戒率先启动
2018年,作为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全国首个区域信用合作示范区,长三角三省一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共同制定了《长三角地区深化推进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行动方案(2018-2020年)》(下称《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的重点任务包括加快推进区域整体信用制度建设、推动重点领域的跨区域联动奖惩、促进跨区域信用信息共享共用以及鼓励信用行业服务创新。
其中,环保领域的信用一体化先行启动。
同年6月1日,长三角三省一市信用办及环保部门在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期间签署了《长三角地区环境保护领域实施信用联合奖惩合作备忘录》,明确环保领域区域信用合作内容,建立完善区域信用合作机制,发布首个区域严重失信行为认定标准、联合惩戒措施。
联合奖惩对象先期以三省一市区域内的重点排污单位(含重点排污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为主体,逐步扩大到所有排污企业及环评机构、环境检测机构、第三方治理机构等环境服务机构,最终实现环保领域信用联合奖惩全覆盖。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寿子琪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表示,推进长三角区域环境“共商共享共治”的重点是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督执法。接下来长三角三省一市应逐步统一标准。虽然目前各地环境准入标准不尽相同,但只要“四家人”把标准“晒”出来,尽可能协商、互相参照,就有可能做到统一。
寿子琪透露,经协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绿色发展规划已先行启动研究。
事实上,早在2008年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建立之时,环保就是主要专题之一,三省一市开始共同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跨界污染应急处置、区域
危废环境管理等重点合作。2013年底以来,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和水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先后成立。
在大气治理方面,长三角联动频繁。2018年,长三角已落实区域油品升级,提前实施驶入四个核心港口水域换用低硫油。按照计划表,今年7月,长三角重点城市还将联手提前实施机动车“国六”排放新标准。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环境法专家郑少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长三角地区的环保联动中,水和大气的治理最受关注。但长三角地区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问题同样严重,需要给予更多关注。
郑少华目前正在推进的就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立法、执法和司法如何统一的工作,希望创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法律制度。
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对于企业的同一个排污行为,三省一市在各自的行政自由裁量权内进行处罚的标准是不一样的,而企业肯定会往标准较低的地方跑,就容易出现机会主义。一旦标准和法律统一了,可以要求高标准的地区给予较低标准的地区相应的补偿,即通过生态补偿机制来获得公平。
在区域重点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控方面,生态补偿机制是一个典型案例。2018年10月,浙江、安徽两省签订新一轮新安江生态补偿协议。2018~2020年,两省每年将各出资两亿元,携手加强流域生态保护。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天琦认为,把信用制度引入生态环境领域,是运用市场手段倒逼企业加强环保自律的有效举措。他表示,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江苏省积极倡导区域环保信用合作,营造“失信者处处受制,守信者处处受益”的发展环境。
中国科技大学教授、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协作专家委员会成员刘桂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对于安徽的企业来说,信用一体化带来的更高标准可能会带来挑战,但仍然会积极配合。因为企业越来越清楚,环保不达标,生产和经营就不可能长久。
安徽的环保力度从当地企业对环保投入的变化中可见一斑。安徽省服装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日本部经理孟卓曾给记者举过一个例子:“给我们供货的安徽雅轩羽绒有限公司,以前环保(水处理)的池子不到十分之一,就放在角落里,有净水作用,但不一定达得到标准。2018年春天再去看这个厂,环保的设备和面积占了整个厂的三分之一。”
多个市场监管部门跟进
除了环保领域,上述《行动方案》还提出,将围绕食品药品、产品质量、旅游、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制定三省一市互认的红黑名单认定和退出标准及办法,并对信息主体的激励与惩戒以及权益保护等方面做出规定。
事实上,早在2017年,旅游领域就由上海牵头,进一步完善了旅游领域数据清单、行为清单和应用清单;食品药品领域,三省一市也已联合签署了《长三角区域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信用联动奖惩合作备忘录》,编制形成《长三角食药严重失信名单互认协议》、食药领域数据清单和应用清单以及长三角区域食品药品安全信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产品质量领域,则已编制形成《长三角地区产品质量领域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管理办法》和《长三角区域产品质量领域信用联动奖惩工作方案》。
接下来的重点,就是一一落实上述方案。
根据信用中国官网发布的信息,在食品药品领域,长三角区域的信用联动将从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制假售假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严重违法行为入手,逐步扩大到涉及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全过程信用分类监管;并同时探索建立跨区联动的食品药品安全信息追溯与信用联合惩戒机制,对食品药品领域失信企业在登记变更、融资授信、政府招标采购、财政资金项目分配等方面进行限制。
产品质量领域,则将从涉及智能家电、日用消费品等产品的严重失信行为认定和实施惩戒入手,逐步扩展到各类产品的质量信用评价,推动质量信用信息在长三角地区的信息共享,完善区域间的联动奖惩机制;此外,还将制定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和《企业质量信用报告》发布制度。
在旅游领域,先期将以旅行社、导游(领队)等主体的信用分类管理为抓手,并逐步拓展至A级景区、星级饭店等相关服务主体;整合旅游领域信用信息资源,形成政府和市场旅游信用信息交互共享、融合互动机制;同时发挥长三角旅游信用联盟的作用,在旅游发展资金支持、名牌推荐等方面形成政府、行业、市场联合惩戒有效机制。
4月17日,三省一市的市场监管部门在上海召开联席会议,商定着力实施“营商环境联建、重点领域联管、监管执法联动,市场信息互通、标准体系互认、市场发展互融,逐步实现统一市场规则、统一信用治理、统一市场监管”的“三联三互三统一”工程,共同推动长三角市场体系一体化发展。
2019年三省一市的市场监管部门将重点在9个事项突破,比如推动信息互通,实现市场监管领域数据共享;加强执法领域协作,提升一体化执法水平和效能;加强质量监管,建立产品质量共治机制。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上海税务方面近日就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提出的若干建议中也包括了统一信用等级互认。
比如,对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评定的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各地税务机关相互认可,与本地A级纳税人享有同等税收管理和服务;对于有违法记录的D级纳税人,则各地同等监管。
另外,建议还提出要进一步推进跨区域风险管理协作,对存在异地关联纳税人为“非正常户”、“纳税信用D级”或“欠税”等情形时,采取限量供应发票,降低纳税信用等级等措施,提醒其关联纳税人尽快办理未尽涉税事项。
浙江税务方面回应,上海方面已经组织三省一市的相关部门召开了税务信用一体化的会议,目前还处于讨论阶段。
也有相关部门提出,纳税信用的相关信息可以线下定期交换,但如果要线上实现,还需要省级层面的沟通和相关系统功能的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