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废物处置行业相对比较年轻,很多企业成立还不到十年。但受益于危废的严格监管,很多处置企业从刚开始门可罗雀惨淡经营到后来实现了业务飞速增长。
进入2019年,危废监管进一步规范化,三吨入刑普法做的很好,现在已经非法处置危废转入地下,总体少了很多,但还是有不少人铤而走险,每年环境领域的犯罪危废相关的非法处置及相关案件占了很大比例。
某个省份下面地市固体废物管理人员有不少进去了,人数之多到了快可以开会的程度。
按理说危废处置也不是什么高科技,但为什么行业内外觉得特不自在呢?
表现在
1.产废单位面对天价处置成本无所适从,价格低了不要,产废量太少不要,热值低含水率高的不要。明明产废单位是花钱的,结果实际上还得到处找处置单位。
2.处置单位觉得被干预太多,平时检查多就算了,自己的日常经营也经常收到干扰,明明收不了了还得面对各种打招呼成本价接收。
3. 行业背后利益错综复杂。本来这个应该就是环境服务业,正常提供服务正常赚钱就行了,但产生量和处置量的巨大差异,导致这个行业具备了一定了半垄断特征,从上到下产生了很大的寻租空间,甚至一个年轻的业务经理都可以从中构建灰色领域。
4.中介横行。按理说这个甲乙方直接对接就行了,结果呢,正常渠道经常没地方去,直接催生了各类灰色中介服务。有的直接收了,不知道搞到哪里去了,有的是帮忙联系处置,就是甲方正常联系没量,中介联系就有。
5.危废监管之下,跨区域处置越来越难。现在相互之间没有信任,管理部门希望企业本地处理,这样风险最小。本地处置单位最好也不收外地危废。
6.自行处置管理难度大。现在不少大中型企业在自建危废处置设施,但企业自己建了能否管好存在很大疑问。最近某特别重大事故部分原因就和企业内部危废管理有关。
7.水泥窑协同处置影响危废处置项目潜在投资者信心。正常的危废处置成本比水泥窑协同高了不少,如果水泥窑大量处置,可以降低成本,但也意味着一些危废处置单位将无利可图甚至亏损。
8.手续审批困难。背后情况复杂,不细说了。
综上,危废处置看似是个完全的市场,但实际上已经异化了,乙方牛的很,有的处置单位赚取了超高利润。
危废处置行业是否正常发展,很考验当地政府的管理水平。广大企业希望这个行业的供求关系恢复到正常水平,这样处置单位有钱赚,产废单位不至于处置负担太重,非法处置案例也能少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