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项目充足,“生物质 危废”双轮驱动
生物质发电业务拉动公司业绩快速增长, 2014-2017 年净利润年复合增速 72.6%。公司未来重点发展生物质发电与
危废处置业务,设计处置规模分别为 842 万吨/年(农作物)和 71 万吨/年。未来1-2 年公司将有大量生物质和危废产能投产。
生物质利用受国家大力扶持,危废处置缺口巨大,土壤修复需求
爆发在即
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 但利用率不足 8%。 未来国家政策重心从生物质发电向热电联供倾斜,将普遍增厚行业企业利润, 预计2020 年生物质发电与供暖的市场空间可达 1300 亿。危废“入刑”促行业发展,环保高压使官方口径外的危废产量回流,处置需求爆发,而供给短期难以释放,危废处置行业量价齐升,未来数年内危废处置的高景气度将持续。全国待修复土地包括约 30 万块场地、 220 公顷矿山和 3.9 亿亩耕地,保守估计市场空间 1790 亿。生物质拉动业绩快速增长,一体化模式坐享区域垄断
公司收入的增长主要受益于生物质业务的快速增长,从 2014 年的 4.2 亿增长至 2017 年的 33.4 亿,几乎贡献了全部的收入增量。公司为全国唯一一家采用生物质一体化模式的企业,通过生物质发电与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的打包服务在全国迅速拓展业务。一体化模式能节约投资成本,不易被其他企业模仿。更重要的是,公司在一体化项目中与地方政府签订排他性协议,实现区域垄断。 加速抢占优质
危废资源,战略布局土壤修复
随着第三方危废处置需求的爆发,公司加强了在危废领域的布局,项目数量快速增长。截至 2019 年 1 月,公司共有 11 个已投产
危废项目,可处置危废 19.40 万吨/年;另有 4 个危废处置项目在建,总设计产能约 9.30 万吨/年,在华东地区危废产能排名第一,同时公司通过技术研发和与国际院校合作正加速布局土壤修复业务,充分发挥危废业务的协同优势。
公司现金充裕,融资能力强,财务状况领先同行2 014-2017 年,公司股东权益增加 68 亿,资产负债率从 82%的高位下降至 39%,在生物质发电乃至整个环保行业都属于低水平,未来业务扩张时融资空间巨大,目前现金流足以支持公司项目的发展,财务状况领先同行。我们预计公司 18-20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79.93 亿、94.43 亿和 112.39 亿港币;归母净利润 13.02 亿、16.25亿和 22.57 亿港币;对应 EPS 0.63、 0.79 和 1.09 港币。
首次覆盖, 给予“买入”评级: 公司 2018-2020 三年的业绩 CAGR为 33.29%,超过可比公司粤丰环保的 18.56%、东江环保的20.20%,处于谨慎角度,给予公司行业平均的 PE 水平,对应未来六个月目标价为 8.56 港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中信建投]
提示:本文属于研究报告栏目,仅为机构或分析人士对一只股票的个人观点和看法,并非正式的新闻报道,本网不保证其真实性和客观性,一切有关该股的有效信息,以沪深交易所的公告为准,敬请投资者注意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