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垃圾,针管、注射器、一次性输液瓶、输液袋等等,流入“三无”小作坊,直接被破碎回收;黑作坊里雨水药水横流、味道刺鼻,处理完的塑料成品不知流向……羊城晚报记者经过两个月的暗访,于上年7月底推出“医疗可回收物出路调查”系列报道,引起极大震动,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对曝光的问题进行了查处。
从长远来看,如何方能堵住医疗垃圾回收“黑洞”?三位省政协委员经过细致的调研,对羊城晚报记者暗访暴露出来的问题,形成正式提案,并引起了对“医疗可回收物”领域问题的关注。省卫生健康委联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司法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商务厅、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等相关单位进行了专题座谈调研,并于近日做出正式回复——将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一次专题调研,加强监督执法,进一步加强对未被污染医疗物品处置能力和经营单位运营管理水平,依法打击未被污染医疗物品回收利用违法违规处置行为。
摸查情况
未被污染医疗物品
回收利用隐患突出
三位省政协委员曾璇、黄文起、杨杰向羊城晚报记者表示,羊城晚报等媒体对医疗垃圾回收“黑洞”的暗访报道,引起他们的极大关注,在认真细致调研后,三位委员联合提交了“关于立法规范回收未被污染医疗物品的提案”(第20180882号)。
提案称:2018年6-7月羊城晚报、广东电视台和新快报等媒体,经过为期两个月的摸查,发现东莞、惠州、广州、中山等地不法分子,与各医疗卫生机构后勤服务人员勾结,将夹带感染性医疗废物的输液材料转运至没有取得立项备案、没有环评报批手续、没有环保竣工验收等设备简陋的小作坊或三无企业进行加工回收利用,回收过程中导致病毒感染卫生事件和造成当地环境污染情况时有发生,即使有一定规模的广州市果燃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惠州市芸安恒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也没有环评审批手续和完善的污染治理设施。长期以来,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一次性输液材料废物,回收利用后去向不明确,安全隐患突出,导致的危害十分可怕:
一、医院相关人员为了利益,将使用后一次性输液瓶(袋)给无环评批复、无环保治理设施、无环保验收手续的“三无”企业,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二、有的医院交给“洋垃圾”回收企业,这些公司不能识别医疗废物和未被污染的一次性输液袋的区别,也没有针对来自医院一次性输液袋的回收利用处理设施,对残留的抗生素、葡萄糖等药水也没有相应的处理措施,造成很大的污染及疾病传染的风险。
三、有一些企业虽然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但其实设施和环评都不达标,而且经常私下把原材料卖给无证的企业;有些回收企业用一次性输液瓶制成的产品去向不明,甚至有企业将其用于食品包装和儿童用品等禁用的领域。
五点建议
指定机构定点处理
将会降低监控难度
曾璇委员表示,目前广东省的医疗废物是有专门固定回收的,这部分目前监管得比较好;本提案所有涉及的都不是医疗废物,而是未被污染的可回收物。这一部分未被污染的可回收物有可利用价值,但是目前没有被纳入监管范围,因此去向不明。
三位委员认为:无法控制这些废物被回收之后的流向,相当于在社会中埋下一颗定时炸弹。因此,规范化广东省一次性输液瓶(袋)的回收利用,十分迫切和必要,特提出以下建议:
1、 建议地方立法,建立完善未被污染输液瓶(袋)统一回收、处理的具体办法。建议广东省卫健委经过会商省生态环境厅,制定本省有关办法,报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可借鉴其他省市的成功做法,制定地方性法规,确定医疗一次性输液瓶(袋)定点回收企业的规模、布局、建设标准和管理规范、行业准则等基本要求,既对“上游”的医疗机构进行规范管理,又对“下游”回收机构进行约束与科学监管。
2、 加强监管,坚决取缔无证医疗一次性输液瓶(袋)回收加工小作坊,对未通过环评的回收加工企业责令整改,环评达标后方能生产。
3、 规范化管理,引导医疗一次性输液器产业链走向正规渠道,不仅减少因废物流失造成的社会危害,且有效区分医疗废物与普通废物,降低医疗废物流失风险。
4、 通过指定机构定点处理,可大大降低监控成本和难度,提高监控的质量和效率,减少监管的压力。
5、 建立互联网+回收体系,确保输液瓶(袋)回收去向可控,不会用于危害健康用途。
如何治理
医疗可回收垃圾
须做到去向可控
曾璇委员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提案发出后,引起了省卫健委的高度重视。2018年11月16日,省卫健委组织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司法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商务厅、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等相关单位,邀请几位政协委员共同专题开会研究提案。羊城晚报也派出记者列席了该专题会。
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省医疗废物主要进行燃烧处理,在这一块已经有完整的处理路径。但在医疗可回收垃圾这一块,只能对医院进行严格要求和监管,对于医疗垃圾被回收企业制成塑料颗粒之后的去向无法监管。相关文件有明确要求生产出来的塑料不能用于原用途,不能用于食品、玩具等。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生产出来的产品,怎么来管理?这些塑料去向哪里?环保部门无法监管。”
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环保部门处理过程中发现,许多医院没有将一些医疗废物从医疗垃圾中分出来,就被送到了回收企业。但是回收企业没有处理
危废的资质,就导致产生违规行为。省卫健委负责人也表示,希望医院要分好类,对合作对象有所选择,要管控好医疗垃圾的流向。
回应
省卫健委:医疗废物回收 形成闭环管理
近日,省卫健委对提案(第20180882号)做出正式回应:称提案中提到的有关规范回收未被污染医疗物品的问题,有助于引导未被污染医疗物品规范化管理,减少未被污染医疗物品流失造成的社会危害。
省卫健委表示,支持相关立法工作,进一步规范未被污染一次性输液瓶(袋)物品的管理。当务之急是各有关部门要根据现行的相关规定切实抓好落实,按照职责分工,规范回收利用未被污染医疗物品,防止危害人体健康和污染环境。
省卫健委和生态环境等部门同意加强监管的建议,并持续加强对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置经营单位的环境监管工作:
一、定期开展专项评估,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将
医疗废物监督检查工作纳入日常监督工作重点。 强化专项管理, 细化明确未被污染输液瓶(袋)的分类要求,要求医疗机构严格源头分类、规范处置、加强监管,积极推动具有回收利用价值的医疗废弃物从产生到回收利用形成全过程的闭环管理。
二、省生态环境厅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省内21家持有《医疗废物经营许可证》经营单位开展规范化管理督查考核;对在考核过程中发现的企业违法行为,严格依法查处;涉嫌环境犯罪的将移送司法机关。
针对提案中提出“指定定点机构回收”,省卫健委答复,国家已经在做相关试点。2018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要求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或企业组织加强信息沟通,充分了解辖区内有能力规范处置医疗机构各类废弃物品的企业信息,拓宽可回收物的回收渠道,并及时向行业公开,促进医疗机构可回收垃圾规范回收处置。
省卫健委称,支持各地探索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互联网+回收体系,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形成源头管理、过程收运、末端处置的全链条、全流程信息化监管模式。
声音
黄文起:仍将持续关注医疗垃圾回收
提案发起人之一的省政协常委黄文起日前向羊城晚报记者表示,他将持续关注医疗垃圾回收问题,积极参与相关部门后续的调研和执法检查。
黄文起是出身医疗界的政协委员,他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因为是专业人士,所以他对医疗废物带来的危害有更切身的了解。
黄委员表示,随着人们对环境意识的提高和国家对环境治理的规定越来越严格,过去对医疗废品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已经一去不复还:“不能等到出了大问题才来重视和解决,对医疗可回收品领域的各种问题,相关的调研和规划一定要做在前面。”
黄文起和曾璇等委员表示,媒体的暗访是提案形成和重视的前提,非常感谢记者们的努力,接下来将和媒体及相关部门一起,全力推进“堵住医疗垃圾回收‘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