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以省级低碳试点县建设为抓手,全力打造以非化石能源为主体的绿色能源基地,以健全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导向,通过实施蓝碳行动计划、打通蓝碳富民通道,激活发展海洋经济,努力为践行“双碳”战略、探索共同富裕实现路径、拓宽“两山”转化通道提供象山样本。
为了优化象山产业发展,打造绿色能源基地,象山编制实施《象山县蓝碳经济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象山县低碳试点县建设实施方案》等,推进海洋新能源发展。同时加速布局产业体系,追“风”逐“日”培育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产品覆盖风电轮毂、机舱罩、叶片、变流器、光伏逆变器等新能源领域关键部件,涌现出锦浪科技、日星铸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其中,锦浪科技光伏逆变器产品出货量全球前三,日星铸业成为国内最大的风电铸件生产基地。结合象山沿海特点,推进示范项目建设。聚力打造象山1号海上风电场(一期)、长大涂滩涂光伏等一批新能源项目,目前全县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超100万千瓦,居浙江省第二。
象山县积极采取措施,加强蓝碳资源保护。加强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制定入海河流“一河一策”方案,按月开展监测,累计整治排污企业193家、船舶企业整治28家。联动生态修复。累计修复海岸线93.1千米,滨海湿地220公顷,推进生态系统不断改善,提升碳“储”能力。三是大力发展碳汇渔业。利用生态养殖优势,推进坛紫菜、海带、牡蛎等碳汇渔业发展。坛紫菜、海带、牡蛎等碳汇渔业发展迅速。
在加强蓝碳资源保护的基础上,打通蓝碳富民通道。首先推进海洋碳汇研究。委托宁波海洋研究院进行碳汇量核算,确定适用方法学,进行碳汇资源的量化监测,推动形成蓝碳“一张图”。其次,探索海洋碳汇交易。2023年2月全国首次以拍卖形式进行的蓝碳交易顺利达成,西沪港一年碳汇量2340吨碳汇以24.8万元成交。三是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完成全省首单24.8万元蓝碳质押融资,开辟金融支持海洋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
象山县作为浙江省低碳建设起步较早地区,近年来,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初步形成了以海上风力发电、海洋能源装备制造为主导的海洋新能源产业集群。2022年,象山海洋经济生产总值220亿元,占GDP的30%,以海洋新能源为引领的海洋经济已成为象山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和动能。同时,创新开展绿电交易,2022年象山亚帆中心、半边山沙滩排球中心两家亚运会比赛场馆与国网(宁波)综合能源有限公司达成绿电交易40万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280吨,以市场机制促进海洋新能源消纳,实现海洋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
象山县结合当地实际,大力开展固碳增绿,实现生态共富。海洋碳汇不仅可以有效消除海水富营养化,解决海水养殖业带来的污染问题,同时还具有较强的碳捕集作用,经初步估算,以坛紫菜、海带为主的大型藻类养殖碳汇量约2.17万吨/年,以牡蛎为主的贝类养殖碳汇量约3.22万吨/年。以首单拍卖每吨106元的价格计算,能够带来超500万元收入。碳汇渔业的发展既增加渔业养殖“绿色收入”,又加快完成“双碳目标”,实现海洋生态保护和生态富民双赢。
象山县把清洁能源和碳汇交易作为发展蓝碳经济,推进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切入点,让海洋成为象山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推动海洋生态资源变资本。特别是以拍卖形式对蓝碳交易进行探索,为渔业碳汇交易的“中国方案”探路,对中国蓝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和参考意义。探索多元化渠道支持海洋碳汇发展的投融资机制,更为激活蓝色海洋经济提供先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