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力系统对垂直产业的驱动范围和能力不断增强,在电力低碳转型进程中,实现更稳定、安全的电力系统需要付出一定代价。未来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手段,疏导电力低碳转型成本。
电力是能源供需双侧实现碳减排的中心环节,受宏观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化、电能替代等因素影响,近中期,我国电力需求增长空间大、增速快。与此同时,电力产业链通过应用新科技成果、新兴技术促使能源经济的升级换代。
在近日举办的“能源电力‘双碳’转型路径成果发布暨电力数字基础设施发展研究启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新型电力系统对垂直产业的驱动范围和能力不断增强,在电力低碳转型进程中,实现更稳定、安全的电力系统需要付出一定代价。未来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手段,疏导电力低碳转型成本。
产业链投资是前10年的近3倍
在新发展格局、“双碳”目标与新型能源体系等多重战略叠加下,电力产业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功能拓展、位置提升。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高度依赖技术突破,相应新模式、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将为经济升级提供新动力,电力的产业属性将持续增强。
“未来电力产业链将有超大规模的投资需求。”国网能源院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傅观君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预计“十四五”期间电力产业年投资需求较“十二五”“十三五”增长2-3倍。电力产业对经济拉动能力持续增强,“十四五”期间,新增电力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可达8%以上,新能源每投资100亿元,可贡献GDP约80亿元。电力产业从当前以化石能源为底色演变为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新型电力系统产业链,电力全产业链呈现储能、电动汽车、综合能源、碳循环经济等融合发展态势,“电力产业链上下游将呈现延伸态势”。
近期发布的《中国能源电力碳达峰碳中和路径及重大问题分析》(以下简称《报告》)也显示,未来电力系统将对垂直产业的驱动范围不断扩大,电力产业将从提供电能产品扩展至触及生产工艺流程、商业模式、产业重塑的解决方案。
在业内人士看来,电力产业链的发展需要投资拉动,投资成本在产业链上的疏导过程,会带来整个产业链成本的上升,因此,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战略。在新型电力系统产业的导入时期,需要制定适当的扶持政策,促进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合理监管,加强引导原始创新,通过技术突破寻求成本下降空间;在新型电力系统产业发展的成熟期,则应实施完善的监管措施,保障电力产业链的稳定运行。
需算好经济账
实现电力安全、低碳、经济转型,带来整个产业链成本上升。《报告》显示,近中期电力供应成本将由于新能源系统成本增加而波动上升。测算表明,新能源渗透率超过15%后,系统成本进入快速增长临界点,预计2030年电力供应成本较2020年提高18%-20%;远期“双碳”转型成本与电力系统脱碳程度正相关,预计2060 年电力系统实现负排放的情景比零碳排放情景成本提高17%左右。
业内专家一致认为,我国电力低碳转型之路必须算好经济账。“电价既不可成为经济发展、民生用能的负担,还需要发挥激励节能减排、鼓励新能源消纳的杠杆作用。”国网能源院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研究员龚一莼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目前能源转型整体成本快速上升,但缺乏有效的疏导渠道,不利于电力行业平稳、可持续低碳转型。
完善市场机制
面对电力低碳转型成本高企问题,业内专家认为,需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转型路径,在不同发展阶段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战略。在电力低碳转型初期,制定适当的扶持政策,促进产业链健康发展,加强引导技术原始创新,通过技术突破寻找成本下降空间。
“电力低碳转型成本疏导,公平及时是要求,价格机制是途径,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是方法。”龚一莼表示,可通过完善的价格机制,形成科学反映供需关系的合理电价,有助于疏导电力低碳转型发展成本。有效市场方面,在设计市场机制时,统筹考虑转型过程中涉及的电力平衡、容量保障、应急备用等服务成本,进行有效疏导。有为政府方面,政策措施出台要把握节奏,有进有退。“以风电光伏为例,从提供补贴鼓励发展,到补贴退坡、新增机组平价上网,再到推动进入市场实现有效配置,政府需要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引导措施。”
国网能源研究院管理咨询研究所管理创新研究室主任刘进表示,电力市场和碳市场(以下简称“电-碳”)作为主要市场机制,两个市场协同发展对于实现高效低成本减碳、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作用。电-碳市场协同要注重四个关键点:统筹考虑火电功能定位,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推动碳价和电价有效传导,合理分摊减碳成本;推动碳交易与绿电交易、绿证交易衔接;建立绿色电力溯源认证体系。“对于电力企业来说,碳交易过程中,碳价间接影响电力交易价格,体现在电力供应成本中。建议建立碳成本传导的配套补偿机制,避免碳成本在电力领域过度征收、推高终端电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