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发展课题,其旨在推动经济发展,同时保护环境、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而我国经济绿色转型的底层逻辑在于,通过推进技术创新和绿色产业的发展,实现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从而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在外部环境高度不确定的大背景下,我国发展开始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关键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尤其是以美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的全方位遏制、围堵、打压,为我国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更需要我们“做好自己的事”“打铁还需自身硬”,而中国经济转型的压力也愈加迫切。另一方面,在全球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和国内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持续追求下,我国推进经济绿色转型,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也更加顺理成章。
“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的二十大再次确认的擘画篇章。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中,城市经济转型和乡村经济发展分别发挥着不同的定位与作用。城市经济是双循环发展的引领和带动力量,其定位是推动城市现代化,促进城市产业的转型升级。城市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带动城市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可以吸引人口和资金资源向城市集聚,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而乡村经济则是双循环发展的重要组成和潜力储备,其定位是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先富带动后富”“城市拉动乡村”,在过去的中国经济发展中,城镇化发展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显著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快速增长和现代化进程,带动了全国经济的发展。同时,城市的优先发展也促进了城乡地区的协调发展。相对于已开发的城市和不断深入的城镇化进程,广大乡村地区对双循环发展特别是内循环的意义愈加凸显,而绿色经济在农业农村的实践与转型也在不断创新。乡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强化农业现代化、壮大乡村产业、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同时,乡村经济还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社会服务、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的支持,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1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农业是乡村振兴和绿色经济在农村发展的基础,探索推广有机农业,促进生态保护、资源节约和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有机统一,采用绿色无污染的生产方式,推广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提高农产品品质。其次,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如智能农业、水肥一体化和生态农业技术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鼓励农民种植绿色农产品,提高农民收入和环境质量,但同时也需要提供农民补贴和技术支持。另外,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力,因时因地改善农业结构,提升农业品质,推动绿色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
2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也是绿色经济在农村发展的核心,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和发掘当地的资源禀赋和特色文化,通过对当地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和人文特色进行深入的研究,找到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产业和文化产品,打造特色品牌。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产业链的建设和扶持,通过提供资金、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支持,引导和帮助乡村特色产业在生产、加工、销售方面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积极推广和宣传乡村特色产业,加强政策支持和创新创业培训也非常重要,例如通过举办展览、推广活动、旅游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当地的特色产业,同时加强创新创业培训,提高乡村特色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与创新能力。
3大力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业农村基建,短期是扩大有效投资、稳住经济大盘的重点任务,长期有利于增强食物保供能力、带动基础产业发展、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具有长远的重要性和现实的紧迫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水利、电力、通讯、市场等各个方面,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将带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其次,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有利于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态系统的健康水平。
4大力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
乡村新型服务业是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乡村新型服务业的关键。当前,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正处于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需要加快培育专业化多元化服务主体。其中,培育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服务专业户等多元化服务主体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服务主体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农业服务,包括土地耕种、农产品销售、技术培训、农业信贷等方面的服务。通过多元化的服务主体,可以形成各尽其能、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带动乡村新型服务业的进程。
5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升级版
乡村旅游不仅是农民增收、打造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载体,更是在乡村产业转型、乡村振兴中占据重要位置。首先,需要提高传统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这包括提高旅游景区的管理水平,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和设施,推广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提高旅游体验的质量和满意度。其次,需要创新乡村旅游的模式和形式,即通过发展文化旅游、农业观光、生态旅游等多种形式的旅游业态,提高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还需要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品牌,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推广乡村旅游的品牌形象和文化内涵。最后,提高配套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服务质量,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6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与社会事业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绿色经济的转型,不单单是发展经济,还必须大力发展包括文化在内的各项社会事业。农村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通过加强文化教育、传承民俗文化、丰富文化活动等方式,可以增强农民的文化素质,提高农村的文化氛围,推动农村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农村社会建设可以促进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的现代化。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广社区治理等方式,可以提高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最后,农村文化与社会建设可以促进农村旅游和农产品的发展。通过打造农村旅游品牌、提高农产品质量等方式,可以增加农村的文化吸引力和产品附加值,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乡村振兴本身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乡村经济发展尤其是绿色转型对中国经济和社会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农村现代化,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还能够推动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的发展,促进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和升级;也可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高质量发展。长远地看,只有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经济的稳定、长期、均衡发展,从而增强中国经济的内生发展能力,减少对外部环境的依赖;只有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不断实现双碳目标,提高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外部压力,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不断迈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实现第二个百年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