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垃圾是指在畜禽养殖过程中,畜禽产生的排放物、以及处理病死畜禽尸体或者养殖饲料和饲养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主要包括畜禽粪尿排出体外后会迅速发酵产生如硫化氢、氨气、类臭素等有害气体;养殖场畜禽粪尿和生产中排放的污水;畜禽病死后的尸体等。目前我国养殖垃圾处理则是对养殖畜禽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的处理。
我国养殖垃圾年产生量巨大 2017年超38亿吨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畜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上升,从而推动了畜牧业的不断发展。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畜牧业总产值超过3.2万亿,占农业总产值比例接近30%,较2013年增长了约14%;2017年全国养殖户达到1亿多户,生产了8546.8万吨肉类、3070万吨禽蛋,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生产牛奶3545万吨,居世界第三位。
快速发展的畜牧业,在保证了不断增长的畜产品需求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养殖废弃物。数据显示,全国畜禽粪污产生量由2010年的32.52亿吨,上升至2017年的38.18亿吨,给环境治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从具体排放物情况来看:《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2010年我国畜禽养殖业排放的化学需氧量达到1268.26万吨,占农业源排放总量的96%;总氮和总磷排放量分别为102.48万吨和16.04万吨,分别占农业源排放总量的38%和56%。养殖垃圾已经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为加快养殖垃圾治理,《全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国畜禽养殖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较2010年将分别减少8%、10%以上。实际情况是:2015年畜禽养殖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比2010年分别降低132万吨和10万吨,降幅达11.5%和15.4%,超额完成“十二五”时期的减排目标。
目前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正在进行,但根据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和污染物排放量情况,2017年全国畜禽养殖业排放的化学需氧量约为1080.10万吨,总氮和总磷排放量分别为85.36万吨和13.37万吨。
全国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不高 2017年仅为60%
与日益增长的畜产品需求和养殖废弃物产生量相比,我国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却不高。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畜禽粪污的综合利用率仅为37.%,随着“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全国加大畜禽养殖规模化的建设和畜禽粪污的治理力度,畜禽粪污的综合利用情况有所加快,2017年达到60%左右,但总体仍然偏低。
畜禽养殖废弃物利用空间巨大 年新增处理超2.4亿吨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畜禽粪污也是如此。只有进行合理利用,不仅可以生产沼气、生物天然气等可清洁能源;还可以制作堆肥、液态发酵的粪肥、工厂化生产的商品有机肥等。因此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于经济和环境均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2017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立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大规模养殖场提前一年达到100%。
2017年全国畜禽粪污产生量为38.18亿吨,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约为60%左右,计算出当前全国畜禽粪污处理量约在22.91亿吨;按照全国畜牧业发展趋势,预计2020年全国畜禽粪污年产生量约为40.2亿吨,按照2020年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则2020年全国畜禽粪污处理量将达到30.15亿吨,年新增处理量超2.4亿吨,行业处空间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