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要点
2017年11个城市危废产量同比增48%,电池生产垃圾焚烧产废为主。
受环保督察等监管趋严的影响,浙江省2017年11个城市产危量同比增48%至357万吨,宁波嘉兴湖州约占57%,湖州(190%)、丽水(186%)、杭州(88%)、舟山(84%)增速靠前。2017年浙江危废占固废比例提升2.4pct至8%,除了衢州其余地市该比例均超过5%(2017年),浙江作为全国小商品和民营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产业结构较分散,总体以电池生产、环保、电镀、基础化工为主。产危量最大的宁波以炼化、基础化工、电镀为主;嘉兴以电子、垃圾焚烧、电镀为主;杭州以基础化工、垃圾焚烧行业为主;湖州聚集全国大量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产生大量的废铅酸蓄电池危废;金华、台州垃圾焚烧项目较多,产生的焚烧类危废量较多。
浙江省危废资质核发量达824万吨,贮存占25%。
截止到2018年7月浙江省危废资质核发量达824万吨,杭州湖州宁波约占50%。其中,资源化核发资质492万吨,占总资质的比例高达60%;贮存205万吨,占比约25%;水泥窑协同处置49万吨,占比约6%;无害化(没明确区分焚烧or填埋)处置36万吨,纯焚烧26万吨,浙江焚烧填埋资质较为稀缺(占比7.5%),贮存资质占比较高,这与大量的废铅酸蓄电池通过贮存的方式处理有关。浙江省无害化资质利用率高,资源化资质相对充裕。
2017年跨省转出危废约175万吨,集中去安徽/江西。
2017年浙江省跨省转出危废量175万吨,占浙江省产危量的49%。从接受浙江危废省份来看,2017年安徽/江西两省合计接收浙江危废115.6万吨,占浙江转出危废量的66%。从转出危废种类来看,其他废物(HW49,主要是废铅酸蓄电池,86万吨)、表面处理污泥(HW17,电镀污泥,56.5万吨),两者合计约占转出量81%,我们预计2017年转出废铅酸蓄电池很可能是来自上一年贮存的废铅酸蓄电池,安徽省2018年将收紧危废转入情况。
Top10市占率25.6%,“个体户”掌握58%的产能待整合。
浙江省拿证企业中top10市占率达到25.6%,其中东方园林31.7万吨(资源化),市占率3.8%;臻德环保27.8万吨(资源化,处理油泥及乳化液),市占率3.4%;舟山港海通船舶24万吨(资源化,处理油泥及乳化液),市占率2.9%;净源循环环保22万吨(资源化,处理废酸废碱),市占率2.7%。浙江省top10的无害化资质达34.3万吨,占全省无害化资质的31%,资源化占比32%。此外,浙江省危废处理企业中第一大股东是自然人(相当于“个体户”)的资质量合计达480万吨,占本省资质量的58%,一般该类处理企业处理危废种类单一,设施相对简陋,监管成本较高,未来不排除被整合的可能。
风险提示: 危废监管放松风险;产业转移风险。
报告正文
危废产生量:环保督察促危废产量高增
浙江省是我国产危大省,也是我国危废正规化治理水平较高的省份。本篇报告主要对浙江危废市场进行详细梳理。
2017年浙江省11市危废量同比增48%至357万吨
根据可获得数据的11个地市数据,2017年浙江省危废产量约357万吨,同比增48%,宁波/嘉兴/杭州合计产危占57%;可获得数据的11个地市中除了绍兴和金华未披露最新数据的地市,剩下地市2017年产危量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湖州(190%)、丽水(186%)、杭州(88%)、舟山(84%)增速靠前。
中小企业聚集地,危废占一般工业固废比例提升至8%
2015-2017年浙江省危废占一般工业固废的比例分别为4.5%、5.6%、8%,除了衢州其余地市产危量占一般工业固废比例均超过5%(2017年)。根据发达国家经验,该比例均值为3%,浙江作为全国小商品和民营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产业结构较分散,总体以电池生产、环保、电镀、基础化工为主。产危量最大的宁波以炼化、基础化工、电镀为主;嘉兴以电子、环保类行业(垃圾焚烧)、电镀为主;杭州以基础化工、环保类(垃圾焚烧)行业为主;湖州聚集全国大量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天能动力等),产生大量废铅酸蓄电池危废;金华、台州垃圾焚烧项目较多,产生的焚烧类危废量(飞灰)较多。
焚烧残渣+废铅酸蓄电池占浙江危废比例达51%
根据2016-2017年浙江5个地市样本的情况,焚烧处置残渣(HW18,垃圾焚烧飞灰,25.6万吨)/其他废物(HW49,主要是废铅酸蓄电池,20.9万吨)/表面处理废物(HW17,电镀污泥,15.5万吨),是浙江产危量靠前的3大危废种类,前2大类占比达51%。
- 湖州市(2017年数据):产危量较多的分别是其他废物(HW49,铅酸废电池,15.2万吨)/焚烧处理残渣(HW18,7.1万吨)/表面处理废物(HW17,5万吨)/废酸(HW34,3万吨)/含铅废物(HW31,1.2万吨);
- 台州市(2017年数据):产危量较多的分别是焚烧处理残渣(HW18,10.2万吨)/医药废物(HW02,5.2万吨)/表面处理废物(HW17,4.2万吨)/有机溶剂废物(HW06,1.5万吨)/其他废物(HW49,1.1万吨);
- 金华市(2016年数据):产危量较多的分别是焚烧处理残渣(HW18,6.9万吨)/表面处理废物(HW17,6.1万吨)/其他废物(HW49,4.2万吨)/含铅废物(HW31,1.4万吨)/废酸(HW34,1.1万吨);
- 舟山市(2017年数据):产危量较多的分别是乳化液(HW09,13.6万吨)/焚烧处置残渣(HW18,1.3万吨)/废矿物油(HW08,0.7万吨)/其他废物(HW49,0.5万吨);
- 衢州市(2017年数据):产危量较多的分别是废碱(HW35,0.9万吨)/乳化液(HW09,0.6万吨)/含有机卤化物废物(HW45,0.5万吨)/表面处理废物(HW17,0.3万吨)/精馏残渣(HW11,0.22万吨)。
浙江省产危以垃圾发电/电池/电镀类为主
浙江省产生大量的焚烧类残渣(HW18),主要由垃圾焚烧行业产生(飞灰),但从垃圾焚烧投运产能来看,目前(截止18年6月)浙江省投运产能(4.27万吨/日)仅占全国(39.3万吨/日)的11%左右(低于江苏(4.96万吨/日)、广东(4.5万吨/日)),却公布了大量的垃圾焚烧残渣(HW18)(比江苏、广东多),我们认为这与浙江省对生活垃圾焚烧的监管力度较严有关。HW49主要由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产生的废酸酸蓄电池,浙江省集聚了包括湖州天能、超威、立伴,杭州南都电源、万家万好等全国型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另外,浙江省中小电镀企业较多,产生较大量的电镀污泥(HW17)危废。
危废产能:贮存占25%,“个体户”掌握58%产能待整合
截止到2018年7月浙江省已核发危废资质824万吨,杭州(166万吨)/湖州(109万吨)/宁波(106万吨)/温州(85万吨)/嘉兴(85万吨)/绍兴(81万吨)/金华(61万吨)危废资质量超过50万吨。
目前浙江省危废产能达824万吨,杭州湖州宁波占46%
从可获得数据的各地市危废产量及资质量来看,浙江省危废资质量约为产生量的2.3倍。分区域看危废产量/危废资质产能比例:
- 温州(20%)/衢州(24%)/杭州(28%)/湖州(30%)/金华(34%)占比较低,危废资质供给量相对充裕;
- 宁波危废产生量/危废资质量约为97%,危废处理产能供给相对紧张;
- 嘉兴及台州危废产量/危废资质量分别为64%和73%,危废产能供给适中。
资源化&无害化
浙江省核发资质以资源化为主,目前资源化核发资质492万吨,占总资质的比例高达60%;此外,贮存205万吨(主要贮存废铅酸蓄电池,小部分贮存废酸),占比约25%;水泥窑协同处置资质49万吨(杭州富阳南方(8万吨/年)、杭州富阳双隆(10万吨/年)、湖州明镜环保(10万吨/年)、金华红狮环保(13万吨/年)),占总资质量的6%;无害化(没明确区分焚烧or填埋)资质36万吨,占总资质量的4%;纯焚烧类资质26万吨,占总资质量的3%。4个拿证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处置种类较多(最少的10种,最多的18种)。
资质区域分布:
- 每个地市都有资源化&贮存资质,资源化资质集中在杭州、宁波、嘉兴市;贮存资质集中在湖州、温州市;
- 湖州贮存资质占64%,主要贮存废铅酸蓄电池(HW49);
- 部分地市无害化资质相对稀缺,例如丽水、嘉兴、衢州、舟山。
资质种类
浙江省危废种类中前5位的其他废物(HW49,255万吨,占总资质的31%)/废酸(HW34,92万吨,占总资质的11%)/表面处理废物(HW17,76万吨,占总资质的9%)/含油污泥(HW08,73万吨,占总资质的9%)/乳化液(HW09,52万吨,占总资质的6%),占资质总量合计达到66%,危废资质种类集中度高。
无害化资质偏紧,资源化资质充裕
浙江省无害化资质利用率较高,以台州和杭州为例,均在50%以上;金华+衢州统计了资源化+无害化的资质利用率,总体偏低:
- 杭州、台州市仅统计了无害化(焚烧+填埋+医废)的资质利用率,台州2015-2016年维持在55%附近,相对较高;若按照环保部公布数据计算,杭州2015年无害化资质利用率高达348%,资质严重超额使用,反映出资质的稀缺性(这也是最近行业供给不断投放,但是景气度还是持续提升原因,很多原来超量处置现在基本不可能,产能没有实质性增加很多);
- 金华市统计了全部资质的利用率情况,2015-2017年分别是37%和47%;而兰溪红狮环保(水泥窑协同处置)2015-2016年的资质利用率分别是76%和74%,维持高位,当地部分危废焚烧或资源化企业将大量处理尾渣交给红狮环保处理,保障了充足的危废供给量,该合作模式具备较好的复制性;
- 衢州属于明显的资质超标型城市,2017年衢州产危量仅5.5万吨,但危废资质核发量达23万吨(截止2018年7月),是产危量的4.2倍,导致本市资质利用率偏低。
Top10市占率25.6%,“个体户”掌握58%产能待整合
浙江省拿证企业中top10市占率达到25.6%,其中东方园林31.7万吨(资源化),市占率3.8%;臻德环保27.8万吨(资源化,处理油泥及乳化液),市占率3.4%;舟山港海通船舶24万吨(资源化,处理油泥及乳化液),市占率2.9%;净源循环环保22万吨(资源化,处理废酸废碱),市占率2.7%。浙江省top10的无害化资质达34.3万吨,占全省无害化资质的31%,而资源化占比32%,可见浙江省资源化和无害化资质分布较均衡。此外,浙江省危废处理企业中第一大股东是自然人(相当于“个体户”)的资质产能合计达480万吨,占本省资质量的58%,一般该类处理企业处理危废种类单一,设施相对简陋,监管成本较高,未来不排除被整合的可能。
分地市来看:
- 杭州市:浙江环益(19.6万吨,资源化,市占率10%)、富阳双隆(18万吨,水泥窑协同处置,市占率9.3%)、东方园林(15万吨资源化,市占率7.7%)、富阳申能(14.6万吨资源化,市占率7.5%)市占率较高;
- 湖州市:聚源再生(20万吨贮存,市占率18.3%)、天能电源(15万吨资源化,市占率13.8%)、明镜环保(10万吨水泥窑协同处置,市占率9.2%)市占率较高;
- 舟山市:臻德环保(27.8万吨资源化,市占率26.2%)、宁波渤川(11万吨资源化,市占率10.4%)、科环新材(10万吨资源化,市占率9.4%)、北仑固废(6.3万吨焚烧+2.9万吨填埋+0.6万吨物化,市占率9.2%);
- 绍兴市:东方园林(16.7万吨,资源化,市占率20.6%)、浙江龙盛(12万吨无害化+2.6资源化,市占率18.2%))。
跨省转移:转出占49%,含铜废物、表面处理废物为主
浙江省每年都会大量的危废通过跨省转出进行处理,2017年转出量约占本省产生量的49%。从接受的省份来看,安徽、江西接受较大量的废物,但安徽省厅从2017年底出台收紧危废的跨省转入的政策,对浙江省的危废处理形成一定冲击。
2017年跨省转出危废175万吨,集中去安徽/江西;废铅酸蓄电池&表面处理废物占转出比例高达81%
2017年转入浙江危废达39万吨,主要来自江苏(19.8万吨)、上海(10.3万吨),两地转入浙江30.1万吨,占转入量的77%,浙江承担华东地区较大程度危废处置责任。
2017年浙江省跨省转出危废量175万吨,约占浙江省产危量的49%;从接受省份来看,安徽、江西占比较高,两省合计接收浙江危废115.6万吨,占浙江转出危废量的66%。从2017年转出危废种类来看,其他废物(HW49,主要是废铅酸蓄电池)及表面处理废物(HW17,主要是电镀污泥)合计达142.5万吨,占转出量的81%。浙江省HW49(其他废物,主要是废铅酸蓄电池)在省内大部分通过贮存进行处理,并大量进行跨省转出,对省外处理资质依赖度高。但接受大省安徽省在2017年底特出台文件,明确提出“从事废弃铅蓄电池收集、贮存和转移的单位不得接受省外转入”,该文件已于2018年1月1日正式实施,预计浙江省该资质吃紧。
结论(预计):浙江跨省转移的危废主要是HW49(主要是废铅酸蓄电池),该类在浙江省只要是贮存资质,但贮存理论上不可超过1年,因此第二年必须处理掉,因此,我们看到的2017年浙江省跨省转出的危废很可能大部分是2016年贮存在本省的废铅酸蓄电池,因此,我们预计浙江省HW49(废铅酸酸蓄电池)的资质比较紧缺但其他类资质供给结构性(或区域性)错配或稳定运营效果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