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神县在推行“放管服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在全省率先建立企业危险废物“N+1”联合体管理模式,由N个企业共同组成联合体,委托1个企业牵头负责收集、存储、管理,再交有资质的处置机构依法处理。 “N+1”模式解决小微企业
危废规范难、管理难、费用高的难点和痛点,每年为联合体企业降低成本费用100万元以上,为疫情之下的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纾困解难助推发展注入动能。
一、基本情况
青神县年产危废1吨以下的企业有50家,主要集中在四川省青神经济开发区,企业多数租用厂房,年产生量为3吨,平均每家年产生量为0.06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产废企业不论规模大小必须单独设置固废堆放间,签订三方处置协议。在危废处置上,小微企业存在两难一高:一是管理难,危废数量少、种类杂。二是规范难,小微企业环保无专人负责,未对危险废物管理制定相关制度,潜在风险隐患大。三是费用高,综合处置费用高达2万元/户,签订处置协调起始收费1.5万元左右,转运输费用和清场费用平均2000元/次;安排1个专职人员进行管理,一年需要6万元的财务费用。
二、基本做法
坚持政府主导。一是提出动议,明确要求。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提出动议、生态环境局等相关单参与,召集园区小微企业专题研究讨论企业危废管理和处置工作,明确企业危废处置的相关要求,提出设立联合体的动议。二是全程参与,协调指导。县经开区管委会和青神生态环境局全程参与危废暂存间的建设巡查和业务协调指导工作,确保小微企业危废的收集、存储和管理技术指标符合相关要求和规定且安全可控。
坚持依法合规。一是全面清查,应收尽收。对力兴机械产业企业孵化园企业产废数量、种类等情况进行全面清查统计,将所有危险废物全部纳入管理范围。二是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联合体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负责危废暂存间的规划选址、环评报告编制、标准化建设和环评验收等审批程序,按照防风、防雨、防渗、防漏的要求,建成一个占地200平方米的危废集中收集暂存场所。三是定期收集,集中存储。根据企业产废数量、种类等情况,每周2次收集企业危废,进行分类打包,分器盛装,集中存储。四是统一管理,依法处置。确定2-3人具体负责,完善危废暂存间的警示标志标牌和规章制度,实行危废收储三联单交接管理,收储量达到规定要求后,交由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依法处置。
坚持企业自愿。一是广泛动员,应知尽知。召开小微企业业主大会,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建立园区企业
危险废物“21+1”联合体管理模式,由21个企业共同组成联合体,委托青神艾兴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负责牵头负责收集、存储、管理,再交有资质的中介机构依法处置。二是建章立制,规范运作。建立危废联合体会员企业进出制度,明确园区企业只需填写相关承诺,即可零门槛加入(退出)联合体。建立联合体财(事)务年度公开制度,保证联合体财(事)务公开透明。
三、取得成效
一是节支降本。所有联合体成员企业共同出资,分四年摊销设立
危废暂存间产生的建设成本和相关运营费用。经测算,成员企业除每年减低危废处置费用、人力成本5万元以上外,还可腾出生产车间10平方用于发展生产。二是逆势前行。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小微企业轻装上阵,逆势发展,孵化园内加入联合体的21家小微企业在1—4月全部恢复生产,生产用电同比增加21.39%;今年孵化园内有1户新入规企业,年底预计还将有3户企业入规,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